各研究生培养学院:
根据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实践成果)基本要求》,为加强我校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践成果)管理,提高学位论文(实践成果)质量,现将2025年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践成果)开题及预答辩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2024级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践成果)选题、开题工作
1. 选题工作
(1)选题要求
论文(实践成果)选题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际,关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重要问题,致力于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教育实践的改进。论文(实践成果)选题须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学专业领域和方向一致,不得涉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的问题。论文(实践成果)选题应结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究专长、兴趣和实践体验。论文(实践成果) 题目表述应规范、清 晰、准确。
(2)选题汇报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填写《黄冈师范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践成果)选题审批表》。各领域应成立导师组,组织选题汇报,评委由导师组担任,一般3-5人(其中一人担任秘书,并做好记录)。选题汇报应在11月完成。选题通过,方能开题。
2、开题组织及程序
学位论文(实践成果)选题开题是学位论文(实践成果)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着学位论文(实践成果)能否顺利完成,各学院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坚持质量,不得放低标准、放松要求。开题工作具体程序如下:
(1)12月上旬,研究生向学院提交开题申请,填写《黄冈师范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践成果)开题报告审批表》。
(2)12月中旬,研究生所在领域导师组进行开题审核。
(3)2026年1月10日前,学院根据审核结果组织开题报告会。
开题研究生的导师作为成员出席开题报告会,但不能作为组长。组长及成员应为相关学科领域的教授或副教授,原则上至少有1位是从事行业一线的“实践型”专家。导师组应对教育硕士开题情况给出评议意见及结果,组长应在评议结果一栏签字。
每个开题组应安排一名教师担任秘书,具体负责组内每位研究生开题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并填写《黄冈师范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开题记录表》。
开题通过后不可随意更改题目。确有特殊原因需更改者,须由研究生本人提交书面申请,填写《学位论文(实践成果)题目变更审批表》,并重作开题报告,按程序审批。
二、2023级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践成果)预答辩工作
1、预答辩要求
各领域应成立学位论文预答辩委员会。委员会由3-5名相同或相似学科领域的专家组成,成员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其中至少有1位是从事或曾经从事过基础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一线的“实践型”专家。学位论文预答辩委员会设主席1人,答辩秘书1人。答辩秘书可由各领域的研究生秘书担任,负责对答辩程序、委员提问、论文(实践成果)作者的回答以及答辩委员的评议等情况作详细记录。参加预答辩研究生的导师不能作为学位论文(实践成果)预答辩委员会成员,但应列席预答辩报告会。
2、预答辩组织及程序
(1)研究生应制作预答辩课件,向预答辩委员会汇报学位论文(实践成果)内容。着重介绍论文(实践成果)的选题、写作思路、主要观点、应用价值、论文(实践成果)的创新与不足等。
(2)研究生汇报结束后,须接受预答辩委员会成员的提问并作现场答辩。
(3)研究生答辩完成后,预答辩委员会成员通过评议方式形成各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践成果)的预答辩意见,填写《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实践成果)预答辩委员会决议书》,预答辩决议分为“同意通过预答辩”、“同意经修改后通过预答辩”、“不同意通过预答辩”三种,对于“同意经修改后通过预答辩”的,预答辩委员会成员应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当场告知研究生本人。未通过预答辩者不得参加学位论文(实践成果)盲审及正式答辩等环节。
(4)评议结果出来后,预答辩委员会主席当场宣布参加预答辩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践成果)预答辩结果。
三、工作要求
1、开题及预答辩报告会,可安排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一并进行;可要求低年级研究生列席参加。
2、报告会现场要认真布置,要求研究生及导师组着正装。
3、秘书应协助相关事宜,认真做好记录,拍摄照片留存。
4、各学院开题、预答辩具体工作安排应在开题报告会、预答辩报告会前一周交研究生处备案,并在本学期结束前完成材料归档工作。
联系人:金玲 联系电话:8833986
附件:2025年教育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践成果)开题及预答辩相关材料
附件:2025年学位论文(实践成果)选题、开题及预答辩材料.zip
研究生处
2025年11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