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焕彬致开幕词。他说,在我校“申硕”工作进入冲刺阶段的时候,校党委决定召开本次论坛,旨在进一步凝聚人心,促进学校“二十字”办学理念的深入贯彻;进一步明确责任,促进学校“十一五”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进一步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人才在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他鼓励大家利用这个平台,相互交流,踊跃发言,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使此次论坛成为我校历史上一次高级人才的盛会。
论坛典型发言分三个阶段进行,熊清元教授、黄春保教授,王庆博士、饶从军博士,陈文略教授、鲍宏礼教授,钟玉林教授、郑忠梅教授分别代表教授、博士、立项在建硕士点、省级学科平台负责人作学科建设经验交流。胡立新教授、冯松涛教授,项俊博士、尹建武教授作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沈嘉达教授、杨水彬教授作招生就业工作经验交流。科技处处长汪季石、教务处处长王锋、招生就业处处长杨凯分别主持经验交流会。李金奇在点评时指出,大学是学术组织、知识群体,教育教学改革要增强实用性,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对待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提升理性思维;增强教育教学改革意识,关注课堂教学改革;树立大教育观,关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4日上午,论坛自由讨论由学校办公室主任陈中文主持。与会人员围绕科学发展观、“申硕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干部制度改革、财务经营、老校区资源整合利用、“就业至上”办学理念、师德师风、校园文化等十个方面畅所欲言,积极献计献策。张正才在点评时指出,当前我校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思想解放不够、办学层次不高、办学经费不足等问题。要确保“十一五”两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落实理念,突出重点,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人才的作用,形成专家治校、教授治学的良好氛围;要坚持科学发展,处理好学历职称与能力水平的关系,处理好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关系。
程水源就管理学、申硕工程、教学科研、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作重要讲话。
在谈到管理学的“不重合圆圈”理论时,他说,作为高校的博士、教授和各单位负责人应该始终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以中心工作为目标,带动学校的其它各项工作不断迈上一个新台阶。
关于“申硕工程”的机遇和挑战,他用“可喜、可忧、可拼”来概括,“可喜”的是,经过近几年全校上下不断努力,学校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我校基本具备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条件;“可忧”的是我校本科办学历史较短,专业地域优势不强,尤其是湖北省近年申硕指标极其有限,竞争相当激烈。“可拼”的是通过申硕竞争,知己知彼,积累经验,不断提升我校的影响力。
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时,程水源指出,教学与科研密不可分,二者互为促进,相得益彰,齐头并进。在学校发展的不同时期,可根据实际需要有所侧重。教学是基础,科研是长远,教学体现价值,科研创造价值,二者是内在与外在、显性与隐性的统一。
程水源重点阐释了我校确定2009年为“文明节约年”的文化建设哲学思辩。他指出,文明是各类文化的和谐聚集体。文化又分为常识文化、知识文化和素质文化,素质文化由品行、能力、行为三要素构成。他强调节约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节约就是开源,同时节约也是一种美德、一种文化,更是生产力。他号召全校师生要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节约,支持学校可持续发展,深入贯彻2009年“文明节约年”的主题,全面推进我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